第一站,泰国。
此时,整个东南亚的政治环境十分复杂,泰国是对华最为友好、经济合作最为紧密的国家。
从经济角度出发,泰国急需国内的各项援助、合作、开放以及对旅游业的进一步拓展,以此来恢复金融危机的伤害。
从文化角度出发,入世佛教、在野的民粹政党、相当一部分文化精英,完全认同方星河的文化战争思想,现任泰王也有一种基于文化自立出发点的大义立场,需要借方星河的文章唱自己的戏。
可以说,除了川力派政府焦头烂额,无暇他顾,整个泰国的精英阶层,只有占比三分之一的亲西方派不欢迎方星河。
传统佛教也不太喜欢方星河,但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传统,就是因为这一派只自修,不参政,不入世。
在这样的前提下,泰国的电视台、纸媒、出版社、文化界,对方星河的到来给予了100的重视。
仅仅是出发前的对接和沟通,就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样的待遇和迫切,让方星河放心将泰国作为打开整个东南亚市场的突破口。
为了不浪费对方的好意,水军头子又搞出另外一个骚操作——
他通过央视记者刘静和敬大姐,打动了央视的一个纪录片制作组,对方带着大队伍,扛着各种机器,跟拍方星河的东南亚之旅,准备制作一部纪录片。
泰国方面心领神会,给出了极其超规格的接待。
当包机在曼谷机场落地时,红毯一路铺到机舱下方,nanmee books社长和泰国文化部、外交部干事带领多位学者夹道相迎。
方星河走上红毯时,奏迎宾乐,闪光灯闪烁不停,周围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一片……
其实此刻的方星河在泰国民间的知名度还没有在韩国高。
各国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需要,所以泰国媒体界对他的到来提前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友好到叫人难以适应的程度。
《泰叻报》早在三天前就借由《时代》和文化讨论,对国民进行了详细介绍。
用的形容是“亚洲千年一出的文学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