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5)页
    关于菊花各入药部位的主要成分、药物成分含量及现代药理作用的详细解析,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内容涵盖花、茎、叶、根等部位:
    一、菊花的入药部位及其成分与药理作用
    1 菊花花(药用主流部位)
    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为临床最常用入药部位,依据品种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等主流商品规格。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性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要成分
    -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15~50):
    包括菊花苷(chrysanthem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金合欢素(acacetin)及其糖苷衍生物。其中,杭白菊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含量较高(约12),滁菊中芹菜素含量可达08。
    现代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菊花的抗氧化、抗炎活性呈正相关。
    - 挥发油类(含量01~03):
    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如桉叶素(cineole)、龙脑(borneol)、樟脑(camphor)、菊油环酮(chrysanthenone)等。不同产地菊花挥发油组成差异显着,例如亳菊中龙脑含量较高(约15),而杭菊中桉叶素占比达20以上。
    挥发油是菊花解表祛风、芳香开窍作用的物质基础。
    - 氨基酸与多肽类:
    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较高(总氨基酸含量约5~8),并含少量多肽类物质。
    - 其他成分: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含量05~15)、菊花萜二醇(chrysanthemadiol)、胆碱(choline)、维生素a、维生素b等。
    (2)现代药理作用
    - 抗氧化与抗衰老:
    黄酮类和绿原酸通过清除自由基(如dpph、abts+)、抑制脂质过氧化,提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显示,杭菊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以上,其抗氧化能力相当于维生素c的15倍。
    - 
第(1/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出狱人间无敌,你们高攀不起!王熙凤给林妹妹做娘?被CBA开除后,我成了NBA新贵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合欢被榨百年,从炉鼎到横扫诸天八零嫁残疾军少,撩得他心颤不想只是来人间走个过场我当个县长也有疯狂私生饭?幽禁十年,长公主重生造反前神医高手下山混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