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虎娃蹲下身,用手护住幼苗,\"它叫远志,长大以后能治好多病。\"小女孩伸手触碰叶片,忽然惊呼:\"它的叶子像星星!\"虎娃笑了,想起虎娃小时候把远志叶夹在课本里,当成星星标本的模样。远处的监测站废墟上,志愿者们正在搭建临时实验室,红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像朵永不凋谢的山丹丹。
金秋时节,太行山迎来了灾后第一个丰收季。虎娃站在新建成的智慧药场里,看着机械臂精准采收成熟的远志,传送带另一头,传统药农正在分拣根茎——机器筛选大小,人工辨别老嫩,古老与现代在此刻达成奇妙的和解。陈教授捧着刚出炉的检测报告:\"野生与改良品种杂交后代的皂苷含量提升了17,且保留了山气。\"
冬至那日,虎娃带着小女孩来到老周的坟前。墓碑上刻着\"周远志\"三个字,是陈教授题写的。小女孩把自己种的远志盆栽放在坟前,盆里的土壤混着鹰嘴崖的红土和实验室的营养剂。\"爷爷,这是新长的远志,\"虎娃轻声说,\"您看,它的根须还是朝着太阳的方向。\"
山风掠过墓碑,带来远处智慧药场的机器轰鸣,却掩不住泥土里传来的细微响动——那是无数株远志在扎根,在生长,在延续着与太行山的千年约定。虎娃摸出老周的药锄模型,放在盆栽旁,阳光落在模型的刻字上,\"扎根石缝里,心向白云边\"十二个字清晰如昨。
小女孩忽然指着天空:\"哥哥,你看!\"只见一群南迁的雁阵掠过鹰嘴崖,队形整齐如老周当年画的远志叶脉。虎娃望着雁群消失的方向,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刻舟求剑的坚守,而是像远志根系一样,在岁月的土壤里不断延伸,吸纳新的养分,却始终保持着与大地的联结。
暮色漫过群山时,智慧药场的灯光次第亮起,与天上的星子交相辉映。虎娃牵着小女孩的手往回走,路过那片灾后重生的远志地时,看见无数株幼苗在寒风中挺直了腰杆,叶片上的霜花像撒了把碎钻。他知道,当明年春天来临,这些幼苗将开出最绚烂的紫色花朵,那是太行山写给时光的情书,也是无数像老周一样的守山人,留给世界的答案。
(第十二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