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象解构:生活场景的审美重构
(一)饮食意象的文化隐喻
诗中选取了丰富的饮食意象,如 “鸡项”“鸡嘟” 等,这些意象不仅是岭南饮食文化的具象体现,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隐喻。在粤语文化中,饮食与生活紧密相连,美食往往是人们交流情感、表达生活态度的重要载体。“鸡项咁细,爽滑脆嫩”“鸡嘟谢嘅,啲肉腍啤” 对鸡肉品质的细致描述,表面上是在评价食物的美味,实则是通过对饮食的审美,延伸到对生活品质、事物价值的判断。
饮食意象的运用,还反映出岭南文化中务实、注重享受生活的特质。岭南人对饮食的讲究,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诗中对食物 “靓唔靓” 的探讨,实际上是在探讨生活中的美好与价值。这种将饮食与审美相结合的方式,使诗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文化底蕴,展现出岭南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二)人物与社会意象的交织
除饮食意象外,诗中还涉及到 “你,我,佢” 等人物意象,以及 “隔离”(隔壁)等社会意象。这些意象的交织,构建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社会场景。“靓唔靓,你,我,佢” 将对事物的评价与人物紧密联系起来,暗示审美标准的主观性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 “靓” 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差异反映出社会中多元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
“平过隔离” 中的 “隔离” 一词,营造出邻里、街坊的社会氛围。在岭南的市井生活中,邻里之间的比较与交流是常见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这一意象,展现出社会群体对事物评价的相互影响,同时也暗含着对社会普遍审美标准的反思。这种将个体与社会相结合的意象运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三、哲学思考:审美标准的多元诠释
(一)相对主义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