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廪哭笑不得:“小少爷,这可是杀头的买卖。”
“大丈夫就该如此,”苏如鹤拍手大笑,追问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形,快快讲与我听。”
苏廪将前因后果,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
苏如鹤听得义愤填膺,破口大骂道:“那混账师爷,收了钱不办事,竟还反过来害人。换做是我,也定跟佑哥儿一样,杀了他才能解心头之恨!”
苏廪不敢搭话。
苏如鹤又问:“你可知佑哥儿去哪儿了?”
“不知道。”苏廪摇头。
元宵节很快过去。
展开泛黄信笺,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黄巢自曹州起事,蛰伏五载已成燎原之势。已有挥师南下之志,不日必将侵犯河南。关中沃野千里,有潼关天险;
西川易守难攻,可避锋芒。望速携叔父及阖族老小迁徙,莫待城破之日追悔莫及。春芳年幼,万望照拂,佑他日必报此恩。”
郑氏手中,正握着李佑给她的信。信中言辞恳切,劝她和苏皓,早点收拾家当离开河南等地。
李佑在信里提及,黄巢起义军逐渐做大,有南下之势。
潜伏五年后,黄巢正式成为起义军的头领,在他的率领下,起义军短短几年便迅速壮大,甚至已有攻破长安的势头,河南等地已然不再安全。
李佑还在信中让她劝苏皓,早做打算。此外,李佑给苏如鹤、苏如兰等人的信中,也隐晦地让他们劝父母早做准备。
郑氏联想到黄巢起义不断扩大,且黄巢将氏族豪门当作猪杀,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她思索良久,开始布置后手。她招来几个心腹,秘密吩咐他们前往关中与西川,在当地购置一些房产和田亩。她心里想着,要是局势真的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苏家也好有个避难之所。
郑氏闭目长叹,忽而睁眼唤来心腹管事苏禀:“你连夜带三名下人,扮作商队去关中。先在凤翔府置三进宅院,再于成都府买二十顷良田,务必要隐秘。”
她顿了顿,从樟木箱底取出半幅地契,“这是洛阳商铺的契书,你换些钱两,沿途打点关节。”
苏禀欲言又止,郑氏厉声道:“照办!若半年内我未派人接应,你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