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提议由燕王带头拜殿下为师,如此一来,殿下其他的长辈亲戚也就无法再提出反对意见。”
“此事才能顺利推进。”
似乎确实如此。
老朱的子女们,与武将勋贵通婚的不少。
儿子娶武将勋贵的女儿,女儿嫁给武将勋贵或其子。
算下来,那些地位显赫的武将勋贵中,有一大半都是皇亲国戚。
而且他们还是他的长辈。
谁叫朱允熥年纪小,辈分低呢?
如果以辈分作为拒绝拜师的理由,那么他的军事学院计划还没开始就夭折了。
之前朱允熥也曾考虑到这一点,但总觉得有些束手无策。
他再聪明,辈分是改不了的事实。
有了燕王带头,打破常规礼制,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只是连朱允熥自己也明白,在这个礼教严苛的时代,礼制的束缚有多沉重。
他甚至没敢往深处想。
在这方面,朱允熥很钦佩姚广孝。
并不是人人都敢于突破规矩,脱离礼教的束缚。
果然,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和尚!
难怪他在儒学最兴盛时,能写出《道余录》。
实际上,姚广孝被后人指责为祸乱天下的妖僧,辅佐燕王夺权只是原因之一,占比连一成都不到!
相反,许多人还是认可他此举有再造社稷、重定乾坤的功劳。
真正让他背负千古骂名的,正是他后来编写的《道余录》。
姚广孝在书中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无情批判。
他认为朱熹的理论全都是错误的!
这才是捅了马蜂窝。
遭到了天下读书人的强烈反对,从此骂名不断!
如果没有那本《道余录》,姚广孝在历史上可能不是被视为祸乱天下的妖僧,而是被尊为重定乾坤的千古良相了。
毕竟,历史是由读书人书写的!
朱允熥笑着回应:“大师所言虽有道理,但此行为终究背离传统,不合礼法,燕王就不惧他人议论?大师对此似也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