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点,朱棣认为朱允炆不会轻举妄动。
这是他的当前判断。
至少从现在看,朱允熥表现得太过深沉莫测,与武将功勋的关系匪浅,未必会依赖藩王来平衡他们的力量。
若他登基,自己及其他藩王的命运都将充满未知。
扶植朱允炆成为君主是最优选项。
然而,朱高煦的行为却让这位燕王陷入绝境。
如今改换立场支持朱允炆还来得及吗?
日后朱允炆登基,是否能原谅今日之举?
真是个不孝的儿子!
这不知感恩的逆子!
朱棣越想越怒。
要是朱高煦此时在场,定会被他……
但事到如今,又能如何?
徒劳地坐在太师椅上,朱棣思索良久,最终长叹一声,吩咐道:“去,请袁先生前来见我。”
……
------------
皇宫。
先皇再次来到他耕种的小院。
小院依旧如故。
亭子依旧伫立,只是两侧柱子上多了副对联。
“一粥一饭,皆需铭记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常怀珍惜物力艰辛。”
龙飞凤舞的大字,刚劲有力,磅礴气势扑面而来。
仿佛率领千军万马的主帅,在沙场中与敌厮杀。
隐约之间,却又透着些许悲天悯人的意味。
因为写下这副字的人,并非他人,正是他自己。
孙辈所书的对联,由他亲手书写。
立于亭前,瞥了一眼,不禁再次感慨万千。
忙碌了一生,从未真正安闲过。
但如今,终于清闲了下来。
然而,一旦闲下来,思绪便如潮水般涌来。
回忆过往之事,想起年轻时的种种经历。
怀念马皇后,想念儿子,还挂念孙子……
年轻时的日子多么美好啊,意气风发,俯瞰天下,傲视世间。
指挥千军万马,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
那时,身边还有大姑娘相伴,有聪慧乖巧的儿子朱标……
如今,他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