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筑路工地,塞种人营地的青壮开始陆续出现。他们围聚在希腊起重机旁,看工匠演示绞盘转动之法,粗糙手掌从笨拙握锹到熟练发力,一铲铲将黏土填入石缝。迪奥尼修斯蹲在平整石板前,炭笔在石面勾勒希腊字母 Γ,一旁塞种少年模仿着画出歪扭符号,继而郑重添上振翅雄鹰,羽毛根根分明,与字母在月光下构成奇异却和谐的图案,恰似两种文明的初次握手。
驰道修筑在技术碰撞中孕育创新:希腊石板路基下,赵地工匠铺设 \"地龙筋\"—— 红柳枝与麻纤维浸过沸桐油,冷却后编织成网嵌入夯土层,红柳的柔韧与麻纤维的坚韧结合,如给大地覆上一层弹性铠甲,彻底解决高原路基沉降之患。每隔百里的补给站内,玄鸟火弩箭整齐排列,箭头涂抹着希腊硫磺火改良的燃料,遇水不熄;双籍文牒以胡汉双语书就,边缘盖着玄鸟缠绕橄榄枝的青铜印鉴,将通行特权刻进每道纹路。
通车前夜的新陶邑铸工坊,十二座熔炉同时喷吐火舌,将夜空染成赤红色。赵括亲自督造青铜战车,车辕上玄鸟、狼头、橄榄枝的合金纹饰在模具中成型:玄鸟展翅欲飞,狼头昂首咆哮,橄榄枝环绕其间,三种文明的图腾在高温中完成淬炼。车轮辐条沿用希腊三角稳定结构,轮毂却铸有赵地云雷纹,刚硬几何与柔美元素相得益彰。当首辆汗血马拉动的战车驶出城门,车轴转动声中,赵地夯土的沉厚、希腊石板的冷硬、塞种铁骑的剽悍,共同谱成交响。
十日后的邯郸晨钟里,赵括的战车碾过最后一段石板路。车身上的合金纹饰在朝阳下流转三色光芒,玄鸟羽翼与橄榄枝叶交错,狼头利齿衔着希腊回纹,仿佛在诉说千里驰道的修筑艰辛。沿途补给站依次升起狼烟,黑色烟柱冲天而起,宣告这条横贯欧亚的通衢正式贯通。战马嘶鸣、车轮辘辘、百姓欢呼,汇聚成震耳欲聋的庆典乐章。
\"相邦,塞种商队已抵新陶邑。\" 墨玄呈上羊皮纸,塞种文与汉文记载的首批交易清单旁粘着葡萄藤叶,\"昆莫使者言,其猎队凭铁斧在雪山开辟新牧场,暴风雪中石屋稳如泰山。\" 赵括远眺驰道尽头,其如银色巨龙潜入地平线,彼方可见希腊商船顺黄河而下,雅典娜神像与玄鸟旗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