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2)页
    他下意识地看向对面的齐王,果然瞧见齐王勾起唇角,不易察觉地微微扬了扬头,一副胜券在握、悠然自得的模样,实在令人生恨。
    “登闻鼓?”
    陆定渊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虞朝初立之时,朝中有贪官横行,罔顾人伦、鱼肉百姓,十余年间,含冤而死的百姓多达千余人。
    其中有一个村落,遭遇贪官迫害,全村人皆未能幸免,仅留下一个垂髫孩童。
    那贪官权势滔天,这孩子四处告状,却处处碰壁,无人理会。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满心的仇恨深埋心底,一路沿街乞讨,用讨来的钱当作盘缠,一心想要进京向皇帝进谏,为亲人、为乡亲讨回公道。
    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又怎能轻易进宫,见到高高在上的皇帝呢?
    他在宫门外苦苦跪了三天三夜,换来的却是被守卫痛打一顿,扔出城外的悲惨结局。
    可满身伤痛的他并未放弃,反而发愤图强,潜心苦读。数年之后,终于考取功名,得以站在大殿之上,亲口向皇帝诉说冤情。
    至此,那贪官才终于得到应有的惩治,一方百姓也终于得以安居乐。
    这个孩童出身平民,深知百姓疾苦,一生心系百姓,成了虞朝有史以来最为贤明的丞相。
    为了不让其他百姓再遭受像自己当年那样的冤屈,他在宫门外设立了登闻鼓。
    这样一来,那些有冤无处诉、告状无门的百姓,便有了一条申诉的途径,也能让那些贪官污吏有所忌惮,不敢再肆无忌惮地作恶。
    只不过登闻鼓设立之后却出现了许多诬告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事愈演愈烈,朝廷颁布法令,规定敲击登闻鼓伸冤之人,必须与被告之人当堂对峙。且若状告不实,伸冤者须被关进大理寺监狱五年。
    不仅如此,去大理寺的路上,伸冤者必须赤脚走过一条长达百尺的谢恩路,整条路全部由碎瓷片铺成,走过这条路,饶是神仙来了也难免双脚血肉模糊,寸步难行,往往落得个后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的下场。
    十多年前,曾有人亲眼目睹状告之人走谢恩路时的惨烈场景,直到现在提起这件事,还忍不住摇头叹息,可见当时的场面是何等的血腥。
    皇帝听到鼓声,猛
第(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惨死重生后,宫门上下跪求我原谅重生千禧:从爸妈下岗开始致富盗墓:暴躁小梁,在线吐槽他和她们的群星说好他才是炉鼎,却拿我们练功?开局逃荒直接掀桌文娱天王:五个妹妹背叛后,肠子悔青了八零年代探案日常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盲婚了但他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