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家分成了几个小组,一组负责研究不锈钢材质的选择,通过各种实验测试不同不锈钢的强度、耐磨性等性能。
一组专注于模具的设计与制作工艺的研究,参考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模具设计方案。
而蓝心和金属性异能者们则继续制作一些急需的零件,同时安晚在旁边不时指点,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质量。
在研究不锈钢材质的小组里,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说道:我觉得这种型号的不锈钢可能比较合适,它的强度和耐磨性在理论上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另一位科研人员却提出异议:但是这种不锈钢的加工难度较大,我们现有的设备可能很难加工出符合精度要求的模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不可开交。
这时,刘副院长走过来,看了看两人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报告,说道:你们俩都有道理。
我们不能只看理论数据,还要考虑实际加工的可行性。
这样吧,再测试一种稍微容易加工,但性能也不错的不锈钢,对比一下结果。
在模具设计小组里,王院士和几位科研人员,也在激烈争论着模具的结构设计。
一位科研人员说我认为模具的这个部位,应该采用这种分体式设计,这样在磨损后可以单独更换,降低成本。
王院士却摇头:分体式设计虽然便于更换部件,但整体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我觉得还是整体式设计更好,虽然更换成本高一些,但能保证模具的精度和耐用性。
大家围绕着这两种设计方案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江院士走过来笑着说:要不咱们综合一下?
“关键部位采用整体式设计保证精度和稳定性,一些非关键且易磨损的部位采用分体式设计,方便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