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肃然而立。
苏辰安手持奏章,稳步上前,向皇帝行礼后,开始述职。
&34;臣苏辰安,奉旨治理沧澜江三年,今向陛下及诸位大人禀报治水成果。&34;
他的声音清朗沉稳,回荡在大殿之中。随着他娓娓道来,朝堂上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继而转为震惊。
&34;沧澜江原为洪患频发之地,每逢雨季,江水泛滥,淹没良田,百姓流离失所。
臣到任后,先筑十里长堤,以水泥浇筑,堤顶可并行两辆马车。&34;
他展开一幅精细的图纸,上面详细标注了堤坝的结构。
工部侍郎忍不住上前一步,眯着眼睛仔细端详:&34;这堤坝的设计前所未见啊!真是太妙了。&34;
&34;堤坝外侧,栽种三十万株紫穗槐,根系固土,枝叶防洪。&34;苏辰安继续道,&34;三年间,沧澜江再未决堤。&34;
张远松倒吸一口凉气:&34;三十万株?这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34;
&34;回张大人,&34;苏辰安微微一笑,&34;紫穗槐易成活,百姓自发参与栽种,并未增加朝廷负担。&34;
皇帝坐在龙椅上,手指不自觉地敲击扶手,眼中精光闪烁。
苏辰安又展示了分水堰的图纸:&34;此堰设鱼道,既调节水流,又保护鱼群繁衍。去年沧澜江鱼获增加五成。&34;
&34;五成?!&34;几位武将忍不住惊呼。他们常年驻守边疆,最清楚军粮的重要性。
最令人震撼的是&34;稻花鱼&34;养殖之法。当苏辰安解释如何在稻田中养鱼,使亩产增加三石时,整个朝堂沸腾了。
&34;三石?!&34;老迈的农部尚书颤巍巍站起来,&34;苏大人,此言当真?&34;
&34;千真万确。&34;苏辰安拱手,&34;沧澜县已有详细记录,随时可供查阅。&34;
皇帝突然开口:&34;苏爱卿,此法可否推广全国?&34;
大殿瞬间安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苏辰安的回答。
&34;回陛下,&34;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