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寂静。腹与儒生们盯着李岩手中的卡尺,突然意识到这看似「奇技」的工具,竟蕴含着「量化是非」的哲学。扩音墙再次传来嗡鸣,这次不是人声,而是百工学生用齿轮装置模拟的「德法联动模型」运转声——代表仁爱的木人与代表法治的法槌缓缓靠近,最终在「民本」旗帜下握手。
「陛下之意,莫非是」公孙弘试探着开口。李岩却将卡尺重重拍在案上:「兼爱也好,仁爱也罢,若不能让百姓吃饱穿暖,皆是空谈!」他指向演武场外,那里停着百工署新制的「代田法」农具,「腹先生若能让墨家子弟学会铸铁犁,儒生能写出《农桑论语》,朕便给你们都记大功!」
突然,扩音墙的某块陶砖发出异响。李岩瞳孔骤缩——那是他特意留下的「时空共鸣点」,砖缝中渗出的微光,与他袖中的u盘碎片产生共振。更诡异的是,腹腰间的矩尺竟也微微发烫,与墙上的刻痕形成呼应。
「陛下,」腹突然单膝跪地,「墨家愿捐《墨经》活字版,与儒家典籍同藏太学。」他抬头时,目光灼灼,「但在下有一问:这声学墙的构造,为何与《墨经》中『穴垣为窍,声达于外』的记载如此相似?」
李岩心中剧震。他想起穿越前整理的《墨经》校注,其中关于声学的记载被他悄悄融入扩音墙设计。此刻面对墨家门人的质问,他只能淡淡一笑:「先圣智慧,跨越千年相通。或许这便是华夏文明的宿命。」
辩论结束时,李岩亲自将「殊途同归,皆为利民」的结论刻在扩音墙上。夕阳的余晖穿过琉璃瓦,在刻痕上投下斑驳光影,隐约可见「思想无界」四个现代简体字的影子。公孙弘注意到这一细节,指尖轻轻抚过,发现刻痕深处还藏着极小的摩斯密码——那是李岩的现代签名。
「陛下,」腹收拾《墨经》时,突然低声道,「在下曾见一奇人,腰间挂着与陛下相似的齿轮。他说」话未说完,便被李岩抬手打断。
「有些事,不必深究。」李岩望着天边的晚霞,想起卢生死前掉落的时空齿轮,「你只需记住,今日之后,墨家与儒家皆是大秦栋梁。若有人再言『非此即彼』,便是与文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