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反应用传统的牛耕地方式效率太低。
为了能抢在最佳节气前完成大面积的土地翻整任务,向阳红农场好不容易从县里调拨来了两台“铁牛”,也就是拖拉机。
在这个年代,拖拉机可是不折不扣的稀罕物,是农业机械化的象征,它的到来,无疑给紧张的春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常常骨感。
这两台拖拉机虽然是宝贝,但型号老旧,常年高负荷运转,本就小毛病不断。
再加上农场里能熟练操作拖拉机的人手本就捉襟见肘,专业的农机修理工更是凤毛麟角。
大家伙儿只能一边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两位“大爷”,一边祈祷它们千万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可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就在春耕进入攻坚阶段,全场上下都在跟时间赛跑的时候,其中一台正突突突地在田里撒欢的拖拉机,突然发出几声异响,随即猛地一顿,车头便不甘心地冒出了一股浓浓的黑烟,彻底熄火趴窝了。
“坏了!拖拉机坏了!”
正在附近田块劳作的社员们立刻围了过来,拖拉机手急得满头大汗,跳下车这里敲敲,那里看看,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
农场里唯一一个勉强算得上机修工的老王师傅闻讯也匆匆赶来,他戴上老花镜,围着拖拉机转了好几圈,又是听又是闻,最后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束手无策。
这下可急坏了众人。
春耕不等人,耽误一天,就可能影响到一季的收成。
消息很快传到了场长李望飞的耳朵里,他也立刻丢下手头的工作,亲自赶到了现场。
看着那台趴窝的“铁牛”和周围一张张焦急的脸,李望飞的眉头也紧紧地锁了起来。
苏润明当时正在不远处的地块进行牛力翻地。
听到动静,让牛停歇,他也直起身,擦了把汗,走了过来。
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是围着干着急,而是仔细地观察着拖拉机的状况,侧耳倾听着刚才拖拉机手和老王师傅的描述。
在部队的时候,苏润明接触过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虽然算不上专业的修理工,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