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快就拉拢了一批平日里和她走得近的知青,有会拉二胡的,有会吹笛子的,还有几个嗓子不错的姑娘。
王慧文自然是鞍前马后,端茶倒水,俨然成了李文秀的“首席大丫鬟”。
李文秀最终选定了几个节目,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慷慨激昂的诗朗诵《红旗颂》,还有一段精心改编的样板戏《红灯记》选。
由她亲自担纲主角李铁梅。
她要的就是这种“高大上”的格调,既符合时代主旋律,又能充分展现她的“艺术才华”和“组织能力”。
排练搞得有声有色,李文秀每天都穿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指挥着众人排练。
她时不时地会“偶遇”父亲李望飞或其他农场领导,不失时机地汇报排练进度,展现自己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
农场里因为文艺汇演的筹备,确实增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
田间地头,休息的间隙,总能听到有人哼唱着革命歌曲,或者讨论着哪个队报了什么节目。
这股风也吹到了苏家。
苏小梅正是爱唱爱跳的年纪,听到文艺汇演的消息,心里也有些痒痒的。
她们生产队的妇女队长是个热心肠,见苏小梅年轻活泼,嗓音也不错,便动员她参加队里组织的集体大合唱。
“嫂子,你说我参加不参加啊?”苏小梅有些犹豫地向陆依依征求意见。
她既想去凑凑热闹,又有些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或者惹上什么麻烦。
陆依依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洗好的衣物,闻言,抬头看了苏小梅一眼,淡淡地说道,“想去就去呗,年轻人多参加集体活动是好事。”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这种场合人多嘴杂,凡事留个心眼,跟着大家一起就行,别强出头,注意安全。咱们家不图什么名利,平平安安最重要。”
陆依依对这种“文艺汇演”向来没什么好感。在她看来,这不过是某些人争名逐利、攫取政治资本的舞台。
尤其是李文秀那副志在必得的架势,让她本能地感觉有些不舒服。她不希望苏小梅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苏小梅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嗯,嫂子,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