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这事儿基本是板上钉钉了,双方都找到了契合点,皆大欢喜。
这时,一直留意着时间的吴婶笑着开口了:“哎呀,光顾着说正事了,看看,都十二点半了。”
“老郑,卫国,张支书,走走走,咱们先去食堂吃饭,有什么事,咱们边吃边聊!”
食堂里人声鼎沸,学生们端着餐盘来来往往。
这农大食堂,比他们村里的大席面还要热闹。
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勾得张胜利肚子咕噜噜直叫。他偷偷咽了口口水,暗自感叹,城里人就是不一样,连吃饭都这么讲究。
找到空位坐下后,吴婶麻利地给他们打了饭菜。
满满一大盘红烧肉,还有一道小鸡炖蘑菇,以及一个青菜。
“卫国,张支书,你们别客气,多吃点。”吴婶热情地招呼着。
张卫国连忙道谢:“谢谢吴婶,您也吃。”
郑副院长吃了几口饭,放下筷子,看着张卫国,语气认真:“卫国同志,我打算从学校选派两名经验丰富的畜牧专家,长期驻扎在你们村,进行技术指导。所有费用,都由我们农大承担。”
张胜利一听,激动得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
专家长期驻扎?还免费?
他也立马放下筷子,连连摆手:“郑副院长,这不行,农大的技术人员,帮我们村里进行免费指导,我们可当不起。”
郑副院长打断了张胜利的话:“不用不好意思,这是互利共赢的事情。你们提供场地和人力,我们提供技术和经验。等养猪场走上正轨,我们还可以合作推广新的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效益。”
张卫国知道,他们村里的养殖场,对于农大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有国家的研究经费,技术人员的工资,自然不用花溪村出。
张卫国感激地说道:“郑副院长,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请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您的工作,争取把养猪场办好!”
事情谈妥,四人心情都十分愉悦。
最后,郑副院长留下自己办公室的电话给张卫国,等养猪场建好就打电话过来,他会亲自带人去花溪村。
离开农大时,张卫国和张胜利的心情,就像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