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也想通了,现在不是跟儿子儿媳怄气的时候,等闺女下乡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外面婆媳几人很快准备好了饭菜,一大家子几十口人聚在一起,屋子里面摆了好几桌。
今天主要是要招待好回娘家的姑奶奶,所以男女分开坐,男人那边陪着喝酒,女人们这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吃饭聊天。
胡惠知嫁过来的时间不久,不管是大姑姐还是小姑一家都不算很熟悉。
不过经过一顿饭的功夫,倒是跟祝愿这个表妹熟悉不少。
其实祝愿和胡惠知同龄,甚至生日还大两个月,但谁让王旭阳是她表哥呢,胡惠知跟着占了便宜被叫一声表嫂。
得知祝愿要下乡,胡惠知也挺五味杂陈的,她自己就是乡下的,乡下人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她能不知道吗?
不然怎么会想方设法的想要嫁到城里来。
她从小到大身边有父母照顾,有小伙伴们作伴玩耍,都觉得乡下的日子难熬。
更别提下乡的知青们从小到大没经历过劳作的辛苦,更是千里迢迢一个人从远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也许连语言都不通,跟当地的老乡之间交流都成问题,这样一来十几岁的青少年少女们要怎么熬过去?
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够到本市下面的生产队下乡是最好的选择,最起码不用担心语言障碍,再就是离家人并不远,回来方便,家人去探望也方便。
胡家所在的生产队也住了好几个知青,大队一共有十二个生产小队,每次下来的知青,大队长都是平均分到每个生产队里。
其实说实话,一开始大家还挺欢迎知青的到来,觉得城里人有见识,说不定真的能帮乡亲们更好的建设农村。
但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大家对于知青的到来变得抵触。
毕竟知青们都是从城里来的,手不能挑肩不能扛的,做不了多少活还得分他们粮食。
有些知青家里条件一般,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也能坚持下来,最起码能养得活自己。
而有些更是能累出病来,队里却不能给他们太多休息的时间,毕竟每天的劳作都关乎自己的口粮。
如果到年底工分抵不了分到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