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意外的是,这篇小说竟然惊动了高层。
据说某位领导在内部会议上特意提到:“《伤痕》这样的作品,说明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正在恢复直面现实的勇气。”
这话一传出来,文坛震动。
于是,
到了这个月,《收获》直接把它放在了卷首,加上了醒目的编者按:“这篇小说以其深刻的现实笔触,叩击着时代的伤痕,引发广大读者强烈共鸣。”
刘青山翻开本月的《收获》,发现在扉页上果然印着几行加粗的黑色大字。
啧啧,这个排面果然不错啊!
《收获》虽然咖位比不上《人民文学》,但也弱不了太多,而且《收获》的底蕴很深,它可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银’老先生创办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纯文学期刊,以高水准的作品选发和对中国文学进程的深度参与着称。
嗯,说人话就是——很牛逼!
之所以咖位不如《人民文学》,那是因为《收获》的名字里没有‘人民’两个字。
这属于先天不足,而非实力不行。
懂的都懂。
仔细的看了看这一期的《收获》扉页上的编者按推荐语,刘青山心满意足,随后他便找到售货员表示要买20本《收获》。
20本看似很多,其实真不多。
拿回家这送一本,那送一本,估计也就没了。
先买这么多吧。
最后从新华书店出来时,他带来的布袋已经装满了,沉甸甸的。
往自行车把上一挂,他蹬起来就跑。
11月底了,这天是愈发的冷,本身就气温低,再加上还有风,风里还裹挟着沙尘,打在脸上沙沙的疼。
那滋味,属实不好受!
刘青山有点后悔了,早知道的话就应该把刚买的狗皮帽子拿来戴上,还得让老妈做个大口罩糊脸上。
这种天气骑车真是遭罪!
可要是让他步行,那更不愿意,因为那更累。
顶着刺骨的寒风,刘青山吭哧吭哧骑着车,脑子里不禁在想,如果有一辆小汽车那就好了……
随即,他就苦笑摇头。
想屁吃呢,真是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