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啊,可不就是吵吵闹闹才是家?
……
不过当刘青山拿出一摞摞报纸杂志时,王凤仪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走了。
她随便拿起一本翻开,很快就看到‘青山’二字,然后她就笑了起来啊,随即就又拿起一本,大概一翻就又看到了‘青山’。
王凤仪喜笑颜开,乐呵呵的,“这么多报刊都登了俺家青山的文章,哈哈哈,真好!这些报刊还都挺有眼光的,那个青山啊,这上面都写的啥呀?你给额讲讲。”
“妈,我之前不是给你讲过好几回了吗?都大差不差。”刘青山有些无奈。
他说的是实话,这两个月家里不断来人,除了杨天兴,公社的崔阳,公社初中的老教师,农场的朱中华、宫墨轩,以及县城的文化馆长、教育局退休老干部,还有县高中的校长、语文教研组的组长……
等等等等。
这些人除了极个别,其余都是文学爱好者。
他们来家里主要是为了和刘青山讨论文学,畅谈对刘青山那些作品的感悟,以及看看这个大作家。
他们都是本县人士,本县出了这么一个大作家,哪有不来看看的道理?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无论到哪里都是如此。
县高中的校长来访,则是希望刘青山回学校复读,表示会妥善安排刘青山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复习之中。
比如安排单间宿舍,可以在学校食堂开小灶,抽调全校资历最老、水平最高的教师为他辅导功课……
对此,刘青山自然婉拒。
以他现在的心理年龄,他很难再坐进高三的教室里去刷题。
那真的真的是,太痛苦了!
也太煎熬!
最重要的是,他完全用不着。
他又不是没考上大学,燕京大学都考上了,只不过是被人窃取了。
也就是说他的学习能力还有知识储备是完全足够的,否则的话,也不会考上燕京大学不是?
虽然他是重生回来的,但这具身体原本就是他的,他自然继承了一切,包括这些知识储备。另外就是,除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外,他如今的记忆力也很好,或者说是相当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