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角的滴水声忽然变得清脆,像是在为不同产地的黄连打着节拍。苏瑶从书架取下《药物志》,翻到 \"黄连\" 篇,见前人用朱砂笔在 \"云连\" 下注:\"产滇黔者,形小而坚,色黄而润,治上焦热盛尤宜。\" 墨迹在修补处晕开,与《千金方》的 \"清热不忘养阴\" 批注形成奇妙的呼应。
\"还记得师父说的 " 药材如人,各有禀性 " 吗?\" 张思贞将三味黄连摆成三角,川连如父,刚健严厉;雅连如兄,清俊通达;云连如弟,灵动温和,\"治实热炽盛,用川连如将军平叛;治湿热郁结,用雅连如文官疏导;治虚火上浮,用云连如书生教化。\" 他的指尖掠过云连的 \"过桥\",那短短一截光滑节间,竟像是连接天地的虹桥。
苏瑶忽然想起《青囊经》里 \"中病即止\" 的批注,取出陈年的陈皮与三味黄连配伍:\"川连配陈皮,燥烈之性得制;雅连配陈皮,清利之力更彰;云连配陈皮,润而不滞。\" 她将陈皮撕成三小片,分别包裹三种黄连,宛如给烈马配上了缰绳,\"就像黄河上游用堤坝束水,中游用滩涂分洪,下游用河道导流,同是治水,手段各异。\"
烛光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张思贞的影子握着云连,苏瑶的影子捧着陈皮,在光影交错间,竟像是古代医者在配伍药方。远处谯楼传来二更鼓声,惊起了檐下避雨的蝙蝠,它们扑棱棱的翅膀声里,混着《千金方》书页翻动的轻响。
\"其实孙真人在《千金方》里早有玄机。\" 张思贞翻开 \"消渴\" 篇,指着 \"黄连丸\" 的配伍,里面除了黄连,还加了生地、麦冬和大枣,\"生地麦冬养阴,大枣和中,这就是 " 清热不忘养阴 " 的活方。就像云连配木香,看似只换了一味药,实则是从 " 治火 " 到" 治气 " 的转变。\"
苏瑶望着案头的三味黄连,忽然轻笑:\"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