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贞望着窗外,只见簕杜鹃花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缓缓飘落。那嫣红的花瓣与青砖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独特的岭南秋景图。望着这飘落的花瓣,张思贞心中忽然灵光乍现,仿佛悟到了医道的真谛:“原来调气如调琴,需应时而动。霜降虽寒,岭南仍有伏暑,必须清上温下,刚柔相济,正如《周易》里的‘地天泰’卦。” 他喃喃自语,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一瞬间的顿悟,让他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钻研医道、治病救人的决心。
苏瑶听到张思贞的感悟,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敬佩与赞同。她深知,这看似简单的治疗过程,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医理与医者多年的经验积累。每一味药材的选择,每一个穴位的运用,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都是对中医理论的精妙实践。
霜雾在摩星岭的松林间流淌,宛如天地间未干的水墨。张思贞的藏青长衫掠过沾满露水的蕨类植物,衣摆上的云纹暗绣沾着晶莹水珠,与苏瑶月白襦裙上的银杏刺绣相互映衬,二人踏着石阶,向着山顶的 “天人合一” 古观拾级而上。远处传来隐约的磬声,如同穿透云雾的天籁,为这静谧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古观朱漆大门缓缓推开,二十四位道童身着素色道袍,手持对应二十四节气的幡旗,早已按照方位肃立。幡旗上的图案栩栩如生,春幡绣着破土而出的嫩芽,秋幡绘着饱满低垂的稻穗,随着山风猎猎作响,仿佛将四季的气息都凝聚在了这小小的旗面之上。中央的青铜鼎足刻着阴阳鱼纹,鼎中沉香与木香交织的烟雾,正按照十二经络的走向袅袅升腾,在空中勾勒出若隐若现的脉络,宛如天地间流动的气脉。
“看那烟柱。” 苏瑶的指尖微微发颤,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她指着中央鼎中升起的黄色烟柱,只见那烟柱笔直而上,竟突破了厚重的云层,与天空中一片淡黄色的云气相连,仿佛在天地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云笈七签》说‘五色云气对应五脏之气’,此刻土气正旺,正是调补脾经的最佳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