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在唐英回复乾隆批示的奏折里,记录着一条,列明了《陶冶图》的作者,不是一位,而是三位,分别是丁观鹏,孙佑,周鲲。
    三人都是活跃在雍正乾隆时期的著名宫庭画家,不过孙佑没有留下什么画作,丁观鹏和周鲲留下的则相当不少。
    这让周至不禁有些心喜,可能是《陶冶图》状态太差让自己看走了眼,要是属于宫院话,特别是丁观鹏和周鲲所作,那这个漏就捡大发了。
    丁观鹏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等人齐名,其画作深得两朝皇帝赏识,因为深得明代著名丁云鹏的笔法,时人常将两人并列,认为丁观鹏“青出于蓝”。
    他还有个弟弟浇丁观鹤,也是宫廷画家,两人一起在宫廷供职。
    周鲲入职比丁观鹏要晚,不过际遇要比丁观鹏神奇。
    宫廷内管理画师的地方叫做咸安宫画画处,周鲲作为新人第一次经乾隆皇帝御览考核就拿到了钱粮银八两加工费银三两,相当于七品文官俸禄,也是宫廷画师能够拿到的最高俸禄。
    乾隆喜欢题诗,给丁观鹏的画作和周鲲的画作都题写过诗文,不过丁观鹏是受了将康熙和雍正的御制诗画成画而沾光,周鲲则是纯靠画作的高水平得到乾隆的夸赞,在他的山水画上题下:“我爱大痴笔,烟云无匠痕,画师求罔象,之子得其门。”夸奖他窥得了黄公望的门庭。
    因为水土不服,久病不渝,乾隆亲笔下旨让他回乡修养,周鲲回乡后感恩戴德,花了三年时间绘制了一幅《生平万国图》,刚好赶上乾隆那一年免了全国税负,这画献上,成了最响亮的马屁。
    乾隆皇帝欣然提笔写诗,前两句就是“我爱周鲲笔,天然淡闲浓”,这是高兴坏了。
    要是那而是幅图画是三位画师的真迹,那就厉害了,首先就是这是乾隆八年以后,各种各样的《陶冶图》的原始蓝本,最早的关于制瓷的系列艺术画作。
    其次是将首次发现乾隆宫廷画师孙佑的作品,填补国内空白。
    第三就是现在被景德制瓷届奉为祖师爷的唐英的亲笔注释,还能够与流传下来的书籍《陶冶图编次》进行比对,还原历史真实。
    一番文章翻看下来,周至不由得眉飞色舞,巴不得现在就可以回德绵堂去。
    “肘子看什么呀看得这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两界倒卖:我携亿万物资养崽崽武逆九千界末世:女人消耗的物资,万倍返还成为领主的我被迫种田葬天神帝豪门长嫂曝心声后,全家撕了孽缘剧本盘龙神剑御兽化形:开局强制契约九尾妖狐东莞日记:嫂子比我大三岁替姐完婚后,权臣为爱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