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浏眼眶微红,他挠了挠头,试图平复自己内心的波澜:
“我教阿炳的时候,发现虽然时隔多年,很多东西都变了,可他的才气还和从前一样,虽然看不见,却学得非常快。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见面,只要不刮风下雨,他都会走上街头,我得空便跟着。阿炳戴着圆墨镜,留着小胡子,身穿一件破旧的青灰色竹布长衫,背后背着他的琵琶,肩膀上挂着一个栗壳色的旧布褡裢,里面放着笛子、萧和供人点戏的曲目折子,还有三块筷子长短、两指宽、半指多厚的竹板,阿炳身上就这么叮叮当当挂满了物什,被他的妻子董催弟搀扶着,一边拉琴一边走街串巷。
阿炳下午经常在崇安寺附近的皇亭广场和三万昌茶馆摆场子,晚上爱去西门棚下街和火车站,董催弟会在空场上放一条长凳,搀着阿炳站上凳子,接着她敲起小镗锣绕着阿炳转圈拉场子,人多了以后,阿炳先摘下铜盆帽,给众人鞠躬,露出头顶上道士的发髻,接着便吆喝起来:‘先生,老板,大家帮帮阿炳的忙,让瞎子阿炳弄碗阳春面吃吃,我来唱,来拉,等歇我老太婆出来拼两个,有铜钿呒铜钿都不碍格……”
杨荫浏操着十分地道的无锡方言,为席间众人模仿阿炳卖艺的景象,大家听得有滋有味。
“阿炳常常是先用胡琴自拉自唱一段京剧,或是弹着琵琶唱几句‘无锡景’,接着他会拉一些现成的曲子,大家爱听什么,他就拉什么,有时候还会拉出各种鸡鸣狗吠的声音来‘闹场子’,他最爱演的是‘狗抢肉骨头’和‘老鹰捉小鸡’,那简直是精彩激烈、惟妙惟肖。
可我最爱听的还是阿炳现编的曲子,让我又想起了当年他在我家里随心奏曲的惬意自在。眼看着人渐渐多了,董催弟便会拉一拉阿炳的衣角,阿炳就从怀里掏出自己做的‘三跳’,将三块竹板敲出清脆多变的节奏,接着便开始配合着竹板的响声说起新闻来。人称阿炳有三绝:二胡、琵琶、说新闻。无论是任何平凡的新闻,到了他口中,都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