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感慨,那么自己在叆阳所做的一切孙承宗是不是都知道?可知道了又怎样!自己又没有私心,只是手段与其他人不同罢了。但是孙承宗后来升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执掌辽东军政之后,上疏弹劾了一批在辽东和西南战事中(安奢之乱)的“误事之臣”。其中就包括熊廷弼和曾举荐他的方震孺。自己也算是熊廷弼提拔重用的人,假如等他上来自己该如何与他相处?
杨林捋了下思绪,在明末孙承宗算是屈指可数的懂军事的文臣。从他最后举家殉国的结局来看,他的人品和对国家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历史记载肯定会和实际情况有出入,他能举荐袁崇焕这样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那么也一定会有自身的局限性。而局限性最大的弊病,就是看不到和听不进自己认知以外的事情。
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游击,在叆阳不断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事情来。往好的方面讲是为了国家,往坏的方面讲就是“阴蓄异志”。在封建王朝里你不按规矩和制度办事,随便破坏官场形态和平衡,那么你想干什么?不是“阴蓄异志”又是什么?
杨林想罢看了看天,不管孙承宗以后执掌辽东对自己怎样,现在想这些还为时过早。还先把眼前的事办好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