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体能考试来说,这对士子们来说是一件很残酷很严格的事。要是没有长期劳作或锻炼积累下好体格,根本就达不到要求。一个十里长跑就能刷下去一大帮。相反,那些出身底层却体格较好的人就能轻易过关。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还有文化考试这一关。文化考试的标准对士子们来讲极为简单,但对那些出身底层的人就是一件很残酷很严格的事了。他们基本都没念过书,别说进行加减法和背诵乘法口诀了,就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这个招考标准是文武兼顾,对两方人都有难度。
另外为了防止有人混吃混喝,等结业后以各种理由不入营听调。那么被录取之人都会签一个文书,主要内容就是承诺自己结业后必须入营服役最少五年,否则不仅要成倍赔偿在讲武学堂的一切花费,而且还要服两年苦役以儆效尤。这就体现了军法森严不可亵玩的一面。
讲武学堂招考布告除了在叆阳、镇江张贴以外,还在沈阳、辽阳、广宁这几座大城张贴。因为这是熊廷弼同意并知晓的事情,因此各地守将官吏也没法阻拦。他们只是以看傻子一般的态度看杨林,认为那些食不果腹的泥腿子可能为了生计去应考。可那些士子们会放下可能会高中榜首的机会不要,跑到那个什么讲武学堂读书?疯了吗!
结果招考布告一张贴出去,不论在军中还是在民间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符合招考条件的人不禁都心动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屡试不中但还有功名在身的学子们,无形中看到了另一条人生之路在向他们招手。
沈阳童生倪志广,自来家境贫寒。读书之余常以打柴为生。自父母双亡后家境更是凄凉,以致时年二十五岁依然是光棍儿汉。他这日进城卖柴偶然读到招考布告,不禁怦然心动。认为与其屡试不中、生活窘迫,还不如去叆阳试试能不能考上这个讲武学堂。假如真的考上倒也不会再为如今的一日三餐犯愁。因此他简单收拾了行李拜别了父母坟墓,带着仅有的一点儿铜钱赶赴叆阳。
还有广宁童生潘益善,也是家境贫寒。年才二十八岁便止步于童生不前。他一边坚持读书一边以贩卖炕席、靰鞡草和草绳为生。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