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也没想到,日后自己将成为“叆阳标营讲武学堂堂主”。凡是在这里学习过的人都成为了他的学生。谁见到他都要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叫一声“堂主好”。这一点有点儿类似后世的“蒋校长”尊称,也让杨林尴尬纠结了好一阵子。不过他也成为明朝开设官办军校的“先驱”。
六月初,根据与刘兴祚先前的约定,杨林如约派出了接应他们的“特种作战”小队。
这支小队有三十余人,是从各哨中抽调出来的精锐。其中也包括侦缉队和还乡团的少数人员。这些人不仅单兵能力超群,而且精于骑射与步战。
杨林亲自对这些人进行了七天的训练。集训中,除了提高原有的技战术外,他们还额外学习了伪装、潜伏、渗透、偷袭、化妆等后世特种作战的内容。不论是个人单兵能力还是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
特种作战小队代号“野狼”,因此此次行动代号也称为“野狼行动”。除了杨林、张祝、邢云衢等少数上层人知道以外,其他人一概不知。所以对于这次接应任务,小队上下信心满满。就等刘兴祚能携全家应约而来。
“鹰隼小队”由新晋的中军官马勇带领,以千总蒋川、薛凯为副。在某一日趁着月夜出城沿着叆河向北进发。他们不仅携带有弓弩、火绳枪等装备,还携带了信鸽和由“泰昌号”新近研发的“充气筏子”。这样可以在遇到河流时畅行无阻。另外还有可伸缩折叠并可相连的“钩梯”,便于翻越各种障碍。
“泰昌号”研发军品的创意绝大部分来源于杨林。例如这次携带的充气筏子,就是根据后世的橡皮筏仿制的。只不过原料由橡胶变成了牛皮、羊皮和猪皮。在载重和操控方面,则借鉴了陕甘宁地区常用的“羊皮筏子”。
充气筏子充气后长约一丈三尺,宽五尺五寸。两边各有两个气囊增加浮力。可乘坐四到五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为了防止被划破、漏气和进水,里外共有三层皮子。最外面是牛皮,其次是猪皮,其三是羊皮。每块皮子拼接处都是由人工细密缝制数重。质量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