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4)页
国兵籍、武有涉授、军队调发以及兵符领降。一旦战事爆发,由枢密院来调动全国军,相当于战时中央指挥部。
    枢密院临战可以调兵造将,但兵却不在它手上,平时枢密院也不参与军队日常管理。
    将掌兵权和发兵权相分离,枢密院与禁军“三衙”互相牵制,两大军事机构从职权上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这样充满智慧与远见的分权制度,正是北宋成功避免武将兵变的关键原因。
    改革到这还不算完,一旦发生战争,枢密院的文官,和三衙的将领,赵匡胤都不会启用,而是临时任命别的武将作为主帅出征,称为“率臣”,作为主帅统率大军征战。
    等战事一结束,帅与兵一拍两散,士兵们回归“三衙”的统辖管理,“率臣”也回归他此前的本职,与临时带领的这支军队分开,从此不再有任何关系。
    在军队系统内部,兵权虽然被切分得如此细碎,但实质上,一切大权最终都收束归集于皇帝一人手中。
    赵普进言道:“官家,这些布局虽然可以改变握兵权和统兵权,但各地驻军将领,还是有拥兵自重的危险,这是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主要原因,抗衡朝廷!”
    “无妨,朕有更戍法!”赵匡胤自信一笑。
    他规定,抽取禁军前往全国各地屯驻外戍,还有一些地方驻军,要求每隔三年更换一次驻地,兵卒轮流分遣,频繁调动,奔波往来于漫漫路途之中,谓之“更戍法”。
    因为将军手下的士兵时常轮换,才刚刚混熟了,又马上改替另一拨人,将领很难专制其兵,形成自己的派系势力。
    从此,宋朝的军队形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更成法”巧妙地从制度上拆散了将军与士兵之间的亲密关系。
    “朕如此一来,就不担心各地将领,拥兵自重,抗衡朝廷了。”
    赵匡胤对宰相赵普表达了自豪之感,这番改革,能够改变唐代各地藩镇的问题。
    与“更成法”异曲同工,赵匡胤还在军中颁布“禁止结社”的命令。
    五代时期,武将义结金兰、结党立社,几乎蔚然成风,在乱世之中抱团取酸团队作战是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郭威有“十军主”,赵匡胤有“义社兄弟”,想当初,广交朋友的他可最热
第(3/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黄泉逆行仙岛养鸡:家族靠卖鸡蛋崛起别太努力,老婆被人惦记上了港九枭雄火影:穿越后我成了初代的弟子我怎么还活着?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罢免我?我直接不干了,不要后悔星辰大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