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动乱因素,如果不提早进行化解,往后一定会出大乱子。
兜兜转转,几天之后李自恒来到了凤阳,山东和金陵运抵的第一批粮到了,后面还会陆续转运过来。
有李自恒亲自看着,基本没人在赈灾粮上搞事,所以赈济之事进行得比较顺利。
然后他便潜下心来,开始总结近期看到的事,并撰写奏本阐明此事。
而凤阳城内,巡按都御史宋子瑜,他哦查案过程也比较顺利,愿布政使白鸿轩的事皆被查明,牵连官员有近三十多人,其中还涉及金陵江南两省之官员。
他二人的本章,相隔两天时间送往京城,宋子瑜的结案报告则是先到。
奏结果显示很明显,何顾谨用人不当具有极大责任,如果深挖甚至还会有贪腐等事。
二月初四,朱景洪召见何顾谨,将其痛斥一番后令其闭门思过,并罚俸半年降级三等。
到这里,何顾谨入阁算是泡汤了,但宋子瑜还会要继续查,毕竟他还想做出其他成绩,而不是做个单纯的政斗工具。
二月初六,李自恒的奏本送到,经通政司直转司礼监,不经内阁而直转御前。
乾清宫内,朱景洪对这份奏本很看重,所以从开头的每一句都看得很认真。
“吏贪官佞,土地兼并,民不聊生,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
“后连年用兵,赋役增常,室如悬磬……”
李自恒的奏报,内容从开始就很不好听,但朱景洪知道这应该是客观事实,所以他也只能按捺心情看下去。
“百姓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意之曰:乾盛者,言刮地三尺而无钱剩也!”
看到这一句时,朱景洪是真有些破防了,他自以为干得好是乾坤盛世,哪想到百姓竟拿他得意的事讥笑。
即便这是事实,这个李自恒怎么就敢写进来,他当真不知道怕吗?
李自恒怕不怕,朱景洪真不好确定,但此刻他是真有些怕了,他怕后面再来句“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于是他连翻了好几页,在确定没有这“大逆不道”之言后,他的心才稍微淡定了些。
虽然他被打击了骄傲,但仍认为比老道士干得好些,如果弄得个天怒人怨的评价,那他真得会感到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