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御案上的奏本,朱景洪至少花了两分钟平息内心,然后才重新拿起来仔细的看。
其实奏本内容,仅前三分之一讲综述江北情况,李自恒说得这么不加掩饰,也是为了引起朱景洪的重视。
而他本人,对皇帝并无怨怼之心,认可他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只是方法上操之过急了。
奏本后面的内容,主要是讲土地兼并的情况,并分析了因此导致的农户破产,白莲教兴起进而引发民变的情况。
论述详实,论据充分,数据清晰,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以前朱景洪认为李自恒是铮臣,只适合御史这种位置,如今看来其治民水平也不差。
这份奏本朱景洪看完一遍后,思考了十分钟又看了一遍,然后还让人找来了江北的地图。
按照李自恒的调查数据,如今江北大概有一半的土地,已被当地仕绅们兼并了去。
换言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没了土地。
依照清丈时的统计数据,江北如今有民三百二十余万户,合一千三百七十余万口。
而真实数据肯定比这多,这意味着江北无地百姓有六百余万,即便其中大多数都是佃户,那么处于赤贫的百姓也不会少,这些人都会是引发动乱的因素。
而李自恒奏本最后,言及大明各省形势不容乐观,则更是让朱景洪难以释怀。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凡人的无力感,无论世人如何尊奉他为圣天子,客观上他只是一双手两只眼的凡人。
“这件事得查清楚,把那些强取豪夺的土地归还百姓,还要重新立下律法不许购买奴隶,至少在大明境内不行!”
此刻朱景洪也意识到,自己指挥作战可称行家,但在理政上确实还稚嫩得很。
清丈土地、摊丁入亩这这些,是朱咸铭顶着内外压力,持之以恒十年才推行下来的大事,成为了朱景洪东征西讨的资本。
虽然完成清丈和摊丁入亩这两件事,是在乾盛年间彻底完成,但功劳却该算在朱咸铭头上。
而朱景洪登基近五年,在治国上没什么大举措,完全是按正统年间的惯性走,享受着老爹留下的遗泽。
正常情况下,守成之君都是这般,无过就是最大的功,所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