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6)页
    泛滥施恩,只会酿成大祸。
    刘安所指定的制度是,免费租借给农户一年农具,明年他田地的平均亩产若能与今年相当,便可续租一年。
    若能提高平均亩产三成,并连续两年,便将农具赏赐给那户人家。
    反之,若平均亩产降低两成,则将农具收回。
    刘安所发农具不少,收割作物、播种作物、翻地等等多种多样,他相信,有了奖罚制度,即便是好吃懒惰的懒汉,也会为了不被收回农具勤奋起来的。
    除了九原,其他县城的粮铺收获不大,只收了不到五分之一百姓的余粮。
    粮铺是按月结算的,存粮者都选择了留两个月的存粮供日常吃食,其他全部存入官方粮铺。
    但还有许多人不曾将粮食存入粮铺,对此,刘安已无办法。
    他已经尽力了,那些人不相信官府,宁愿手中粮食放在手里被鲜卑人抢去,被乡霸占有,也不存到官方粮铺中,他又能怎么办呢?
    只能说,大汉朝廷威信流失严重,已到了民不信官的程度。
    当然,刘安若强行要求所有百姓将粮食存入粮铺,百姓也不敢反抗,只会乖乖从命。
    毕竟他们被奴役欺压了太久,这种操作对他们而言反而是最习以为常,也最有效的。
    但如此只会加剧大汉威信的流失,也会让刘安这两月一来积攒的威望直接降为负数,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作物收上来之后,还要经过打谷、晒干的步骤,而且作物成熟的时间不一,虽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那几日,但前后还是会叉开几天的。
    秋收开始后的第五日,所有作物终于全部收割完成。
    而此时,收的早的,甚至已经晒干存入家中或存入官方粮铺。
    也就是在这一天,刘安收到了散出去打探情报的骑兵,传回的消息。
    信鸽是直接飞到程则的饲养场的,程则取下信件后,又骑马火速送到县衙交给刘安。
    刘安打开程则递过来的信帛,之间其上写着一行小字:
    鲜卑出骑兵五千余,已轻装向南出发。——九原城西北五百里处。
    末尾的标注,是发信人发信时的大概地理坐标。
    骑兵五千……距离九原五百里,短则三日,长则五
第(3/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的抗战有空间开局绑定无敌系统,我在四合院整活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刀锋上的磨练他和白月光官宣后,夫人另嫁霸总换导师后,五个姐姐哭着求原谅视假如真?全家下跪求我增福运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刀与剑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