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我认为还比较好解决,取决于技术是否到位,我相信通过优化白老师的行为习惯,优化它的面部表情和发音起伏,应该能打造出让我们觉得舒适的白老师形象。”
“但心理感受不仅仅是恐怖谷一个方面。”宋河话锋一转。
“很多人都喜欢看电影,在电影行业有本非常著名的书,叫《救猫咪》,主要教授一些编剧理论。”
“书名救猫咪是什么意思?好莱坞的一个老套路,如果想表现一个善良的主角,就让主角去解救困在树上的猫咪,如果想塑造一个邪恶的反派,就让反派去残杀小猫为乐,因为这种举动往往意味着一个人杀性重。”
“同样的心理感受,也可能出现在真人外貌的白老师上。”
“比如一个人买了一台白老师,外貌和真人一模一样,放在家里干些家务活。本来没有问题,突然有一天这个人心情不好,比如在职场上被领导冤枉了,被小人栽赃了,气的无法自控,突发奇想,抓住正在拖地的白老师,狠狠甩了一耳光上去。”
“这一耳光打完,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一种反应是警醒,我这是在干什么?我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了吗?我干嘛要去打机器人?另一种反应就糟了,觉得爽,继续打,狠狠施加暴力来发泄情绪!”
“我相信,如果有人习惯了对真人外貌的白老师拳打脚踢,那么他距离犯罪只有一步之遥!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塑造是非常强悍的,每次在家里殴打一次白老师,脑海里关于暴力的脑回路就会越发强壮,对人类的尊重友善也会泯灭一分!”
“当然,许多人会有不同意见,还是那句话,欢迎留言讨论!”宋河又拿起全是二维码的牌子展示。
“除了诱发暴力之外,心理感受还包括更多复杂的方面。”他继续往下讲。
“先给大家看一则抽象新闻。”
宋河从箱子里拿出一张新闻图片,举在镜头前。
“东瀛一位男子,花费重金举办婚礼,结婚对象是虚拟的动漫人物。”
“这种抽象新闻其实蛮多,和动漫人物结婚,和玩偶结婚,和建筑结婚,和自己的照片结婚,和动物结婚,和历史人物结婚,和电饭锅结婚等等,大家上网随手一搜,基本上只有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