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上载有的28个天文航海罗盘,能精确计算出北纬15度至30度的星高,所携带的《更路簿》详细记录了从马六甲到东非的530多个地名,比欧洲最早的航海地图早了整整一个世纪。当船队抵达古里时,当地国王看到随船带来的活字印刷术、火药配方和针灸铜人,当场率领臣民行三跪九叩之大礼,这种文化向心力的形成,正是朝贡体系的本质——不是武力威慑,而是文明优越性的自然辐射。
    明朝的伟大更体现在制度创新上。洪武年间建立的国子监,学生来自高丽、安南、占城等15国,每年输送到各国的留学生超过2000人,形成了以汉字为载体、儒家文化为内核的东亚文明圈;永乐时期设立的东厂,其情报系统的效率让同时期的威尼斯情报局相形见绌,通过遍布全国的“坐探”网络,朝廷能在三天内掌握从南京到北京的粮食价格波动。这种治理能力的领先,正如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所记载:“他们的帝国组织,是如此严密和有效,即使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也难以望其项背。”
    当我们重新审视明朝的科技成就——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比巴赫早了52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有374种为新增发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详细记录的锌冶炼技术比欧洲早了400年——就会明白: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从来不是简单的器物输出,而是系统性的文明创造。这种历史记忆的唤醒,正在打破西方构建的工业革命神话。
    但现实中仍有令人警醒的现象:某高校教授在课堂上宣称“中国在近代没有重大发明,对世界没有重大贡献。”有人甚至认为是埃及先发明“纸”,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现代变体。当一个民族忘记了郑和船队曾让印度洋成为“中国内海”的荣耀,忘记了王阳明心学在16世纪就提出“知行合一”的哲学突破,就会在文化自卑中陷入“以西为美”的认知困境。
    站在文明复兴的历史节点回望,我们重述明朝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天朝上国的迷梦,而是要找回那份流淌在血脉中的文明自觉。这种自觉,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时“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的战略眼光,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火药火器,今时妄想进身博宠者,皆杀人之方”的科技伦理,是王阳明在南赣剿匪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军属院来了个新媳妇,军长天天哄逆天契约邪修竟是宗门老祖我靠务农成功入编天降神物,我在末世狂追老板娘穿越九零:卖辣条当厂长,创业忙断绝关系后,我的召唤兽全是黑暗生物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灌篮高手:这个世界,我来过张小曼洛尘废柴修真记洛尘张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