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品”利润率超过300。这种政策的本质是“强者通吃”的技术殖民,要求后发国家为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拆除护城河”。
    其四为后发防御型关税(新兴经济体模式)
    19世纪德国“李斯特学派”首次系统提出保护性关税理论:1879年俾斯麦政府将钢铁关税从10提升至25,推动德国制造业产值在20年内超越英国。韩国在1960年代对进口汽车征收100关税,迫使现代、起亚等本土企业在保护期内完成技术积累,最终实现对日本车企的反超。这种关税是后发国家的“产业盾牌”,本质是在不对称竞争中争取“发展权缓冲期”。2023年印度对进口笔记本电脑征收22关税,与19世纪德国、20世纪韩国的政策逻辑一脉相承。
    二战后建立的“美国秩序”本质是技术霸权与金融资本的联姻:通过gatt\/wto体系推行零关税原则,同时以“301条款”“232调查”等单边工具实施“选择性保护”。21世纪以来,产业空心化使美国陷入战略困境——1998-2018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从1720万降至1230万,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产能萎缩40以上,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7跃升至28。2025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25关税(涵盖光伏组件、电动车电池等战略产业),表面是“保护本土制造业”,实则暴露三大矛盾:
    美国曾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自己却在2023年将平均关税提升至116,远超新兴经济体的98,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关税壁垒最高的国家之一,违背其标榜的“自由贸易精神”。
    中国在5g专利数量(占全球35)、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等领域超越美国,迫使美国放弃“零关税扩张”,转向“关税壁垒+芯片禁令”的组合拳,本质是技术霸权衰退后的“应激反应”。
    美国金融资本长期偏好虚拟经济,2024年标普500科技公司市值中70来自海外营收,高关税导致苹果、特斯拉等企业供应链成本激增,2025年一季度美股科技板块市值蒸发3万亿美元,暴露“保护主义”与金融资本全球利益的内在冲突。
    中华文明的“生产型基因”决定了其关税政策的独特逻辑:
    明代朝贡贸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军工厂风云往事和亲公主之北狄被亲生父母谋害,我化作阎王归来穿越星际,靠剧本成为星球主通天剑祖被赶出娘家当天,我和首富闪婚了九世情劫,十世救赎退婚后,我闪婚绝色女总裁被女知青抛弃后,我靠打猎走上人生巅峰头顶迷你气泡,奶萌团宠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