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的问题在于,是谁在拼命鼓吹“学英语”?跨国教育机构、英语培训产业、海外留学中介……这些利益集团构建了一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英语经济帝国”,他们通过制造焦虑(“不会英语就落后”)、垄断资源(四六级、雅思托福考试),将英语异化为阶层晋升的“门票”。当学校被迫压缩母语课时、当科研考核将英语水平凌驾于学术能力之上,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政策,才是真正的“坏”——它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英语崇拜”中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整个社会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中逐渐空心化。
英语是否该学?答案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对于真正有需要的人(如涉外工作者、研究者),英语是值得掌握的技能;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将英语从“必修神坛”拉回“选修选项”,让教育回归对人的全面培养,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我们反对的不是英语本身,而是将英语异化为“文化殖民工具”的思维,是忽视本土文化价值的自卑心态,是用单一语言标准扼杀多元可能的教育霸权。当我们不再被“学英语=走向世界”的神话裹挟,当教育体系真正尊重每个个体的发展需求,才能让语言学习回归其本质——它是了解世界的窗口,而非定义人生的枷锁。
在这个多极化的时代,真正的强大不是精通别人的语言,而是首先读懂自己的文化;不是跪倒在霸权语言的脚下,而是能以平等的姿态,让母语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