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舟知道这同李炳亭判刑有关。
11月中旬,北京台对李炳亭的敛财受贿进行了报道,而后李炳亭就受审判刑,这一下子对所有推行高效课堂的地方、学校有了巨大的冲击。
当时刘连舟看这些新闻时内心有种自我嘲弄的感觉。
知道这样的结果迟早会来的,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因为越到后来高效课堂越来成为一种生意。
当然自己也在学校推动过,提倡过,也参评过星级校,也成为一个积极的实践者 。但做所有这些事时,总被一种形势所裹挟,也在心里知道,依靠行政推动的教改不会太长久的。
但即使有这样的形势存在,想想自己不论如何也算一个参与者,也在学校给老师们把高效课堂吹的天花乱坠,也以一个行政者大力推进过,现在只用一句形势使然来给自己解脱,连自己都觉得可笑。
这般想时,就觉得如自己这般感受的人不会少。当时那些局长们,教研室主们,各个校长们,还有一些课改明星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也都会把这些做法归于形势,而并不觉得自己会有什么责任,就象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责任一样,能那样做,还不是上级要求的,还不是形势逼迫的。
可这形势是如何造成的,自己做为一个教育管理者又是如何判断这些形势的,更是如何为了各自利益跟紧这些形势的?只怕这样的问题没有人想了。
可如果这种课改是失败的,是一个错误的决策,那这个课改浪费的社会资源有多少,耗费的时间有多少,给教育带来的危害有多大,但这却是一个没有办法追究的责任。
而一个巨大的失误却找不到责任人,这才是可怕的。
或许只有让李炳亭一个人去承担这一切了。
只没想说垮,就会因一个人的受审全垮了。
而且当年有多么热闹,多么轰动现在就有多么落寞,多么尴尬。
但最让刘连舟觉得尴尬的是那种微妙的心态,没有主流媒体甚至官方声音评价搞高效课堂到底是对还是错,只是把称为“课改教父”的李炳亭判了刑,而判刑的原因也不是说他搞高效课堂不对,而只说他贪污受贿了。
但这对所有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