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西夏其实已经做好了打这场国战的准备,并且其实力不容小觑!
……
很快,时刻关注着已经集结起大军的大元帝国的李仁孝,就收到准确消息,江鸿飞支持吴玠、陈遘等人伐夏。
对此,李仁孝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与愤慨。
他暗自发誓,有朝一日,定要向江鸿飞复仇。
然而,怒火与誓言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李仁孝只能暂时放下个人情感,采纳朝中重臣的智谋,一边向大元帝国求和,以拖延时间;一边派遣英勇的李察哥率领西夏军民,迎击来犯之敌;同时,他急书四方,恳请吐蕃、草原、西域等盟邦,速按盟约出兵相助,共御强敌。
然而,战局的发展往往超出人的预料。
在盟军援兵尚未抵达之际,吴玠已亲自统率十五万大军,如猛虎下山般自湟州杀出,而老将杜壆、卢俊义则领五万精锐自会州而出,两路大军虽路径迥异,却同心协力,直指灵州,誓要打通这通往西夏腹地的咽喉要道。
与此同时,折彦质、孙安、史文恭、王进亦率折家军及部分东北劲旅,猛攻西夏宥州路,以牵制西夏主力,形成策应之势。
而大将刘锜,则率二十万大军稳坐兰州,犹如一把悬在西夏头顶的利剑,随时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古骨龙,这片昔日宁静的土地,如今却成为了双方决战的焦点。
吴玠与李察哥,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对决。
由于准备仓促,李察哥手下仅有几万兵马,面对吴玠的十五万大军,无疑是以卵击石。
然而,战争的残酷往往在于其不确定性。
在吴玠的精心布局与英勇指挥下,大元军势如破竹,一举斩杀夏军三万余人,李察哥无奈只能率军撤退。
吴玠并未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西夏之地广袤无垠,且民心向背复杂多变,若是一味强攻猛打,恐将陷入持久战的泥潭。
于是,吴玠借鉴了赵宋王朝失败的教训,决定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逐步蚕食西夏的领土与力量。
在击败李察哥后,吴玠并未急于追击,而是选择占领了刘法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