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杜壆、卢俊义率领的军队也在清水河畔遭遇了夏军的顽强阻击。
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杜壆、卢俊义身先士卒,激励士气,经过连日激战,终于击退了夏军的进攻。
随后,他们利用短暂的喘息之机,迅速组织民夫在此筑城修路,并留下重兵防守。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了战果,更为后续的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月后,吴玠再次发动攻势,派遣其弟吴璘率领十万大军直取西夏的藏底河城。
李察哥虽知形势危急,但仍决定率军救援。
然而,当两军相遇时,吴璘的红衣大炮却如雷霆万钧般轰击而来,夏军顿时溃不成军。
吴璘乘胜追击,一举攻克藏底河城。
在留下郭浩、田晟等率部驻守并继续修建铁路后,他率领主力部队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刘锜的大军也向仁多泉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西夏守将拼死抵抗,并派人向朝廷求援。
然而,李察哥在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放弃增援。
他深知大元军的实力远非西夏所能匹敌,贸然前往只会徒增伤亡。
于是,他忍痛下令撤退,将仁多泉城的命运交给了天命。
不出所料,仅仅三天时间,仁多泉城便在红衣大炮的轰鸣声中宣告失守。
刘锜随后留下大将蔡撙、王彦等镇守此地,并继续推进铁路建设。
随着冬季的来临,严寒的天气给双方的作战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吴玠、陈遘等人经过商议后决定暂时休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停战。
相反,大元军正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备战、调整策略,准备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挥师西进,彻底征服这片辽阔的土地。
而西夏的李仁孝也在暗自蓄力,等待时机反击。
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
转年春暖花开。
吴玠亲率雄师三十万众,自萧关浩荡而出,直指敌阵。
李察哥则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