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挠头问:“魏延这猛将,明明能挡住杨仪他们,为啥非得烧栈道啊?”
吴太后摇头答道:“先帝说过,孔明看魏延脑袋后面有块反骨,想砍了他又怕浪费人才,所以就留着用。
现在他突然说杨仪要造反,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不信。杨仪那种文弱书生,丞相让他当长史,肯定是觉得这人还行。
如果咱们今天听风就是雨,杨仪他们可能就投奔魏国去了。这事儿得慢慢来,不能急。”
大家正聊着呢,突然有人大喊:
“杨仪发紧急文件过来了!”
一位近侍小心翼翼地拆开密信,读了起来:
长史、绥军将军杨仪,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恭敬地呈上这份奏表。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重任托付于我,按照传统规矩,我没有擅自改动。
原本让魏延殿后,姜维紧随其后。然而,魏延却未遵循丞相的遗愿,带着自己的部队先行进入汉中,还放火烧毁了栈道,甚至要劫持了丞相的灵车,图谋不轨。事态紧急,我急忙上报。
太后听完汇报问:“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蒋琬回答:“在我看来,杨仪虽然脾气急了点,不太会容人,但说到筹划粮草、参与军事,他可是和丞相搭档多年。
现在丞相把大事托付给他,绝对不是因为想叛变。而魏延呢,总是觉得自己功高震主,别人都得让着他,唯独杨仪不买账,这让魏延怀恨在心。
现在他看到杨仪掌权,心里当然不爽,所以才会做出那种烧桥断路的傻事,还诬陷杨仪。
我敢用我全家人的性命担保杨仪不会叛变,但对于魏延,我就不敢保证了。”
董允也插嘴说:“魏延总觉得自己牛气冲天,经常发牢骚。之前没反是因为怕丞相。现在丞相不在了,他肯定要趁机捣乱。至于杨仪,他聪明能干,深受丞相重用,肯定不会叛变。”
太后问:“如果魏延真的反了,我们该怎么办?”
蒋琬信心满满地说:“丞相生前就对这家伙有所防备,肯定留有后手给杨仪。如果杨仪没有依靠,怎么会安全撤退呢?魏延肯定中计了,请陛下放心。”
不久,魏延又上表,称杨仪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