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赐去世,王朗辞官为其守孝,后徐州刺史陶谦推举其为茂才,又迁任会稽太守。
任职期间,王朗很受当地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江东枭雄孙策进攻会稽,王朗战败,逃亡路上被抓而投降,孙策看重他没有杀害他。
王朗拒绝为孙策效力,此后展转数年流浪,被丞相曹操征召,才回归朝廷,官任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初建,王朗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升任少府、奉常、大理,一向治罪从轻。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王朗升御史大夫,封爵安陵亭侯,等其登基称帝,王朗又改任司空,封乐平乡侯。”
“魏明帝曹叡继位,王朗又被封为司徒,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曰成侯。其子王肃袭爵。”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王朗与太尉华歆等人因功被供奉在曹操庙庭。”
“王朗学识渊博,生平著作《孝经》《易》《春秋》《周官》等。他位列曹魏三公之一,多次劝谏君王,与民休息,强大国家,深得魏国执政者看重。”
“魏文帝曹丕认为,王朗位列三公,是一代伟人,后来者再难有能承继他们事业的。”
“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王朗,认为他博学多才,是俊伟之才。”
“王朗在魏国朝廷以其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后世把王朗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他因为通晓经书,被拜为郎中,后升任菑丘县长。”
“杨赐去世后,王朗辞官为其守丧。守丧期满他被推举为孝廉,公府征召王朗为官,他没去。”
“徐州刺史陶谦考察王朗过后,推举其为茂才。”
“初平四年(193年),汉献帝刘协在长安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控制,当时王朗担任廉治中,他与别驾赵昱等人劝说陶谦,去为汉献帝效力。”
“陶谦应允,命赵昱拿着奏章奔赴长安。”
“汉献帝对此十分赞赏,升陶谦为安东将军,赵昱封为广陵太守,而王朗则是担任会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