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取所有人安心,也加大投机成本。
从而扼杀投机的心思。
让国家的发展不陷入内耗。
所以,王叔佑的府邸内,几个门客看完之后,纷纷对王叔佑作揖道:“殿下,陛下的考验已经开始了。
这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而本朝所造成的动乱比历朝历代都小,也都大的问题,就是陛下想要让殿下看明白,为什么大顺能摆脱历次改朝换代时,农民起义大多失败,唯有本朝成功了。”
王叔佑点了点头,但他身边另一个门客反驳道:“这话不对。陛下的考题是问,历朝历代更迭,无不死亡数以千万计,而本朝前后不过数百万丧乱,并且快速迈向扩张,民间发展如火如荼,治乱迅速的根由。”
“有道理。”王叔佑也赞许。
第三个门客却呵呵一笑说:“殿下,此二人都错了,陛下的考题,是想要问,为什么大同能赢,而地主会输。考验的是,如何配置资源,协调发展。
陛下对发展看得极其重要。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两人都不曾看过大同论的后续补充,其中的阶级论、国家论、政治论,都是陛下这些年施政时,整理出来的成果。
还有三百年计划的核心就是,对未来社会与国家发展达到瓶颈的预测跟解决方向。
皇帝与藩属存在的意义:协调资源配置让金钱、资源、人力耦合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回应陛下的是,本朝之所以比前朝代元时,所造成的混乱小,是因为本朝的纲领明确,对敌人划分清晰,并且拥有完善的发展纲领,用最短最有限的资源,快速铺平道路。
圪垯山四百英杰,就是当初陛下一手培养起来的火种,也是核心。
他们之中,真正成材的可能只有百十人,但如今也都是大顺的砥柱中流。
所以,我们拥有平替大明的官职。
而之所以造成的混乱大,是因为我们的对手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整个大明的地主阶级,我们为了消灭他们,一路上杀了很多地主士绅与藩王贵族。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清算。
哪怕投降内附的地主与贵族,更多是被用各种借口往边疆和海外丢。
所以混乱到现在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