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8)页
,可官兵们每天都在食用着这变质的大米。
    查拉哨所是被总部命名的“高原红色边防队”。
    驻守在5000多米的边防哨卡,米饭需要特制的高压锅煮30多分钟,即使这样也常常因气压达不到标准而吃夹生饭。
    生活的艰难无处不在,连正常的理发都成了问题。
    这次刘之野等总部人员到查拉下车步入哨所,远处看着列队欢迎的队伍中有不少的“女兵”,走近一看全是军中男儿。
    刘之野便问他们为什么不理发?回答是:“理发工具坏了又买不到”。
    刘之野闻言暗自落泪,他立即与后勤部联系尽快购置理发工具,派专车送到哨所。
    从此军需部门把给边防哨所配发理发工具作为一项保障内容固定下来。
    刘之野觉得这一次来边疆防线是来对了,他只是在总部看报告怎能真的了解这里的情况?
    边防一线部(分)队处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不仅物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精神生活也很差。
    这里看电视、电影难,报纸信件一般在一两个月才能看到一次,生活的枯燥艰苦程度与繁花似锦的后方形成难以置信的反差。
    这些都是边防哨所的真实写照。
    总后调研组成员身临其境,亲身经历着这一切,都为边防官兵“常备不懈、戍边卫国、长期吃苦、为民造福”的精神而潸然泪下。
    亚东位于高原正南方的群山之中,海拔3000米,延伸至周边哨所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与锡、丹等邻国接壤。
    这里山高林密,遍布悬崖峭壁。
    当地有这样的说法: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
    高原军区边防某团的官兵们日夜守护在这里,用忠诚兑现着对祖国的承诺。
    刘之野带领调研组抵达亚东做短暂的休整后,分成几个小组,再次踏上了前往乃、则、瞻等边防点的调研之路。
    到了这里兵分几路。
    易援朝则和总部的一位摄像师、边防某团战勤参谋为一组,在战勤参谋的引导下,前往卓拉哨所调研。
    卓拉哨所不通公路,为了隐蔽前行,凌晨5点天还未亮,易援朝他们就从下司马出发。
    车辆沿着亚东沟把易援朝他们送到林区公路的
第(3/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穿越修仙界:我用太阳能修炼非洲创业实录让你回收废铁,你带回万吨级战舰逗比师妹,癫遍整个修仙圈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长生仙路金串子的新书精灵,可我是个培育家啊感觉火不了的重生文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