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总会有人因受不了种种训练之苦,而选择放弃。
“你认为在这次集训中,会不会有人中途退出?”面对记者武雷的发问,刘武皱着眉头思索了几秒,随后大手一挥:“应该没有。不,肯定没有!”
“如此有信心?”武雷问。
“我们拭目以待!”刘武斩钉截铁地说道。
培养一名特战队员有多难?参谋长何秋很有发言权。
“没有谁生来就是特种兵。”何秋告诉记者武雷,特战岗位对官兵的体能、技能、智能综合要求极高。
分配到“黑豹”特战大队的新兵需要先在训练营接受特战基础训练,通过一系列极为严苛的考核后,才能被编入特战大队。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年时间,最后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新兵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
对此,大队参谋长何秋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给你一块矿石,你要一点点冶炼,才能把它锻造成一把锋利的尖刀。”
特战队员培养周期长、产出少所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特战岗位长期存在人才缺口。
为填补这一缺口,“黑豹”此前的做法是“掐尖”:即协调友邻单位推荐选送军事基础素质拔尖的士兵,经大区机关批准后调动补充到特战大队。
“这就好比等别人炼出‘好钢’后,我们直接拿来做‘刀尖’。”
正说着,组织干事老兰两手一摊,“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老兰告诉记者武雷,以往他们去友邻单位“掐尖”,不少营连都会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生怕本单位的训练尖子被“偷”走。
“这也不难理解。”老兰苦笑着说,“有谁肯把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拱手让人呢?”
“能否改‘友邻单位推荐’为‘士兵自愿报名’呢?这样一来能够让有意向成为特种兵的战士,越过营连设置的门槛直接报名。”
就这样,一个新的兵员调配方式在组织干事老兰脑海中萌生。
按他的话来讲,就是要发布一则“海选”公告,像招揽贤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