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两个小细节。
老妈告诉儿子,老爸要来。
儿子问,他专门来吗?
老妈说,是啊,专门来参加你的成人礼。
接着,老妈说起要准备点菜。
儿子问,老爸要做饭吗?
老妈说,是啊,他让我买点肉,我说家里冰箱里塞不下,都是给你买的薯条。没关系,等需要的时候再买,今天买,明天也能送到了。
儿子说,明天我就吃掉一些薯条,方便放肉。
哈哈,看来儿子还是蛮想爸爸给他做饭的。
呵呵,当然老妈也提供给儿子一些小tips,比如和老爸一起骑自行车去吃早饭,或者买点披萨在家里用空气炸锅热,六个披萨吃两顿……
--------------------------------------------------------------------------------------------
前天突发奇想,要和儿子的艺术老师聊一聊,因为儿子上个版块做的是自塑像。
当学生们的自塑像摆到展示厅,儿子的个体导师第一时间就把照片发给了老妈,老妈看到之后,感觉到发型挺像,但塑像的感觉是忧郁的,眼耷拉着。恰好儿子在自塑像的旁边一起照了相,就能明显看到,本人看起来眼睛是向上的,神采奕奕,而塑像就是眼睛朝下的感觉,比较忧郁和担心。
老妈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做的是真实的他。因为表面上他总是满脸高兴的样子,但那是他应对外界的界面,老妈知道他心里有很多成长的烦心事,所以内心是忧郁的。
老妈还和一个大学英语老师的朋友说起这事,她说是不是和塑像的技术有关系。
老妈回复说,从新教育的教育理念上讲,如果在没有被成人指导过很多的技术,或者追求技术的话,孩子大概率做出的是他自己。
然后,朋友问,爸爸和妈妈哪个更加忧郁一些?
老妈回复说,当然是我。
其实老妈觉得儿子的忧郁,与爸爸妈妈都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他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痛。
于是,今天就和儿子的自塑像老师发信息了,说想聊一聊对儿子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