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索别斯基的军队成功抵御了土军的多次突击,但由于兵力悬殊,波军也无法完全驱逐土军。在这种情况下,索别斯基决定采取外交手段,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经过艰苦的谈判,索别斯基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换来了相对有利的和谈条件。10月27日,双方达成了《茹拉夫诺和约》。根据该和约,奥斯曼帝国同意撤出大部分乌克兰地区,除了右岸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外,波兰重新获得了大约三分之二的乌克兰土地,而且无需向奥斯曼帝国进献“年贡”。
五、维也纳大捷
1683年,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指挥一支号称15万人的庞大军队向维也纳进军,意在征服中欧。7月17日,土军开始围攻维也纳,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被迫出逃至帕绍。维也纳城内,由恩斯特·吕迪格·冯伯爵指挥的15万奥地利驻军坚决抵抗,拒绝了奥斯曼人的招降,坚守着这座关键的堡垒。
在这一危急时刻,波兰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响应了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号召,决定率领波兰军队前去解救维也纳。索别斯基即位之初,曾采取亲法政策,与法国缔结了《贾瓦拉夫密约》,企图利用法国和瑞典的支持从霍亨索伦家族手中重新获得普鲁士公国的领土,但未能如愿。受挫后,索别斯基转向与路易十四的劲敌——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结盟。1683年3月31日,两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条约规定如果缔约一方的首都(维也纳或克拉科夫)被围,缔约一方有义务使用一切力量和手段援助另一方。
接到教皇的号召后,索别斯基迅速行动。他立即组织了一支27万人的波兰军队,于15天内行军220英里,抵达维也纳附近。在此过程中,他还与其他德意志和东欧地区的援军会合,最终组成了7万余人的联军,由索别斯基担任总指挥。9月12日清晨,索别斯基将联军布成弧线形阵线,准备对土军发动进攻。他本人亲率波兰军队组成右翼,准备发动决定性的冲击。
当天上午,联军开始对土军发动进攻。索别斯基的战术安排非常巧妙,他利用地形优势,悄悄登上维也纳西边的卡伦贝格高地,居高临下,俯瞰战场。战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