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就是问了妈祖,乘集装箱货船出去的。和其他人赚美元不同,人家去的是翡冷翠,赚的是里拉。
附言中,他说去了意大利后,他先是在当地制衣厂打工,干了两年,将就积蓄,又借钱开了家小超市,生意还行,算是扎根下来了。他回顾了自己在意大利遇到的人和事,以及那些好像无法逾越的困难,不禁唏嘘,拉拉杂杂写了三千多字。最后感慨道,自己从小喜欢文学,笔耕不辍,这次投稿是自己的处女作,无论能不能获奖能不能发表,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还请编辑多多指点……云云。
说来也怪,此君的正文寡淡无聊,这几千字附言却情文并茂,那些在国外所遇到的事情也是风趣幽默,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
“咦,有点意思了。”孙朝阳就把稿子给了大林,让他瞧瞧。
大林看了一眼正文,忍不住吐槽:“这什么破烂玩意儿,朝阳你给我看这个做什么?”
孙朝阳指着附言:“精华在这里,你注意力集中点,等会儿我们再讨论。”
大林也算是资深编辑,每天不知道要看多少稿件,接触多少优秀作家。资深编辑有个毛病,是看稿子多了人麻木了,你要想用稿子征服他特别难,没办法,口味养刁了。
他一看后面附言:“这么多,这人是话痨吗……写他在国外吃了苦,打感情牌,博同情分吗,这招在我这里不好使。”
确实,杂志每天不知道要收到多少投稿,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少人还很偏激。比如孙朝阳就遇到过神经病,扬言要开压路机来压死他。
还有一个作者写附言中写这篇文章是纪念他去世的父亲,又大谈父亲和他的感情什么的。刚开始的时候,大伙儿还有点感动,可这哥们儿每次投稿都说同样的话,就有点让人腻味。
大林继续看稿,看着看着就不说话了,整整一个小时都在琢磨。到最后,更是点了支香烟沉思,手指都被烟熏成腊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