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大林说。
孙朝阳问:“这个附言好看在什么地方?”
大林:“好在新鲜,以往我们对国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报刊杂志上的只言片语。而且,报刊上介绍的大多是当地的名胜古迹,什么中央公园时代广场,香榭丽舍比萨斜塔,读了对国外也没有任何概念。即便出国公干,也就是去几天,浮光掠影看看街景了事。像这种直接深入到当地生活,全面展示一个社会截面的,展示普通人生活的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读到,很有吸引力。作者在国外的生活真实可感,有血肉有温度。哎,这人真是的,附言写得这么好,正文却那么糟糕,反差太大了。”
两人聊着天,其他几个编辑也凑过来,一边听,一边拿着稿子看,也同样被投稿的附言所吸引。
不过,更吸引他们的是孙朝阳的话。
孙副总平时嘻嘻哈哈没一句正经的,但只要他说正经话,却非常精到。尤其是聊编辑工作聊写作的时候,能够让大家学到很多东西,提升业务也快。
孙朝阳笑道:“正文之所以不好,主要原因是不好看。”
就有编辑插嘴:“不好看那不是废话吗?”
孙朝阳:“我现在问你们,他的正文为什么不好看呢?”不等大家回答,他说道:“作者以前是在一家街道小厂干小集体的,小集体工作无聊无趣,关键是看不到希望。人手中的笔是有灵魂的,你在写作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把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带入进去。像小集体工作那种没有希望一成不变的日子,作者自然是不堪回首的,写起来也必定枯燥乏味。等到出国了,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也辛苦,可收入高呀,于是,他的附言中很自然地带着明亮的色彩。等到开小超市了,事业起步,人生总算看到希望。而希望和追求,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所以,这个附言吸引到你们,吸引到读者,我并不意外。”
“改革开放了,窗户打开,外面的世界是那么新鲜。读者想看到真实的外国生活是什么样,今天这篇东西就是最真实的原生态的,能不被吸引吗?”
实际上,在出国热的大潮里,只要是反映外国生活的东西都会大卖,成为现象级的产品。比如九三年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创下当年收视率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