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阳其实也觉得在旁边听课无聊,退却不过,就被于华给拉了进去。
他笑着问大家想听什么,于华道,如果单纯讲讲怎么写作,咱们看中学语文书就行,不比你权威,你讲点实在的吧。
孙朝阳又问,什么才是实在的东西呢?
一个学员鼓起勇气站起来:“孙三石同志,我现在有一个苦恼。”
孙朝阳把手朝下按了按:“坐下说话,不要紧张,就当是朋友和朋友之间聊天。”
那个学员坐下,问:“孙三石同志,我笔名叫五月山,在地区和省级刊物报纸上发表过一些作品,立志成为一个大作家。但我现在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该写什么,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材。”
其他的同学也纷纷点头,实际上,能够进这个班听课的都是有一定写作能力发表过作品的。一个作家,最痛苦的事情是选题。因为你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题材能不能发表,又是否会被读者接受。一部作品从选题才开始创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路子,对人的打击实在太大。
孙朝阳道:“很简单啊,选你最擅长的路子,写你身边的生活环境。在座很多作家都是写农村题材出身的,写好你们身边的人,和隔壁大爷大妈多聊聊天,题材不就出来了。”
刚才那个提问的学员又道:“孙三石同志,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对的,我平时也是这么做的。是的,一个作家只能写身边人身边事,但这里有个问题,我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干巴巴的,缺少趣味。怎么说呢,同样的内容,在我笔下就没有半点灵气,就好像是嚼棉花。”
他感叹:“就说在吃饭吧,贵刊《中国散文》就出过很多期美食专题,里面的菜其实也简单,比如萝卜炖牛肉,比如臊子面。很简单的菜色,很简单的做法。可有的作家却写得趣味横生,让人读了并不觉得无聊。我做梦都像写这样的东西,也试过写我们老家的美食,可一落笔,却成了平铺直叙的白描,毫无可读性,想问问孙三石同志,这类的文章该怎么写?”
孙朝阳点点头:“趣味性确实是文章中最要紧的东西,归根结底一就是要‘好看’这么把东西写得好看,其实有很多套路。就拿写美食的散文来说,你不能只写菜,而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