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许小年逐条批判互联网思维,称其似是而非完全没必要,以补贴换忠诚更属误导。结果,许小年被指“对互联网思维一窍不通。”
如今看来,刘姝威、许小年又是如何的具有先见之明——投资人不计投资回报周期一味地“喂养”互联网企业,真的有可能烧死企业也烧死自己。
既然顶层的投资逻辑都已出现问题,投资人自然而然也会趋于冷静、理性,不敢再继续任性的砸钱了。
当创业者,乃至投资人都在思考自己的逻辑问题时,寒冬不期而至。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被吹捧了四五年的“互联网单词”,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
真相可能是,我们陷入了除创业者数量、热钱规模之外的第三种泛滥:商业模式的泛滥。
商业模式的雷同、泛滥,直接结果就是模式创新地边际效益下降,只能依靠增加传统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的数量来提高效益,所有曾经带来过伟大公司的互联网底层逻辑都陷入了平庸。
这是病,需要治!陈景云决定召开公司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