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张柬之的汇报,正好填补了李治心中的疑惑,从而快刀斩乱麻将事情低调处理。
陈青兕听周奎说完狄仁杰、徐有功、苏无名剥丝抽茧的经过,也忍不住暗暗咂舌,他们三人的思绪逻辑推断确实异于常人,可以大用。
接下来就是李治病故前后庙堂的局势……
陈青兕立刻就判断出了这份遗诏有问题:以他、裴炎、李敬玄三人辅政,辅佐新帝,相互制衡,是有几分道理,但是在人选上存在严重问题。
他陈青兕自不用说,这个没有异议。
论文治武功,除了远在西域的李绩,谁压得住他?
就李治这换宰相的速度,他一个尚书在庙堂上的威望人脉,真没几个宰相比得了。
就如当初跟宰相张文瓘硬碰,要不是李治出面各打板子,张文瓘真不见得能讨得到好处。
吏治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勋贵之后,以及在体制内混了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得不到晋升,懒政怠政混日子的官员。他们这些人不是有一定的背景,就是体制内混久了,多多少少有点人脉。
张文瓘对这伙人动手,如果没有清流一派的支持,他根本没有能力推行实施。
不客气的说,陈青兕真要铁了心跟张文瓘作对,跟那些勋贵、老吏站一起,张文瓘别说吏治,他得下台。
陈青兕虽不是宰相,可他在朝中的人脉以及军中的威望,那是无人可比的。
辅佐新帝,当之无愧。
裴炎也在情理之中,论功绩他确实排不上号,但他自出仕后就是李治身旁的近臣,最接近天子的存在。近年来,李治也有提拔他的意思,给了他不少权利,让他来当任辅臣,勉勉强强还说的过去。
可李敬玄是什么东西?
曾经东宫的第四把手?
他的崛起还是因为张文瓘被李治干掉了,二把手戴至德受命负责掌管水陆粮草运输,不在长安。他又通过自己的手段,逼退了萧德昭,这才暂时以一把手的姿态协助李弘执掌东宫行政机要。
李治要选辅政大臣,不选宰相,不选德高望重之辈,选出个这玩意?
陈青兕不信,就算李治病入膏肓,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也不至于选李敬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