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转换,西域荒漠,焉耆古城。
焉耆虽然处于荒漠之地,但四面皆水,可谓形胜之地。焉耆王恃其险阻,不设防备。
郭孝恪命大军在后,自率精骑倍道兼行,夜至焉耆城下,即命将士浮水而渡。比及天晓,下令鸣角攻击,众将鼓勇登城,一举攻克,乃执焉耆王突骑支,获首虏七千级。
唐军千里奔袭,出其不意,于是轻易获胜。郭孝恪便留栗婆准暂摄焉耆国事,亲自押解突骑支还师。
郭孝恪引兵东去三日,屈利啜引兵方至。于是复克焉耆城,擒执栗婆准,自据其城,更以劲骑五千往追唐军。
突厥骑兵追至银山,郭孝恪引军还击,又大破屈利啜,追奔数十里。
九月辛卯日,太宗李世民设朝大明宫,对侍臣道:郭孝恪奏称八月十一日往击焉耆,二十日应至,必以二十二日破之。朕计其道里,报捷使者今日当至。
言犹未毕,驿骑果至,呈递报捷奏章。众侍臣拜服于地,齐称陛下圣明如神。
西突厥既得焉耆,处那啜使其吐屯权摄焉耆,并遣使入贡,随后亦至长安。
唐太宗训斥来使:我发兵击叛,始得焉耆;汝等乃是何人,敢夺而据之!
使者以此还报吐屯,吐屯大惧,遂放弃焉耆,引部回返其国。焉耆人虽然由此复国,但仍不敢得罪突厥,遂立栗婆准从父兄薛婆阿那支为王,仍然依附处那啜。
郭孝恪见此,亦只好承认薛婆阿那支自立为王,与其和平共处而已。
李世民便以此事为由,教导太子李治:焉耆王不求贤辅,不用忠谋,自取灭亡,系颈束手,漂摇万里;人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
九月下旬,盖苏文遣使至唐,进贡白金。
褚遂良奏道:高丽莫离支弑其君,为九夷不容。陛下今将讨之,若纳其金,是鲁桓公纳宋华督献郜鼎之类,臣谓不可。
太宗信以为然,乃拒高丽贡献,并谓高丽使者:汝曹此前皆事高武,受其官爵。莫离支盖苏文弑逆,汝曹不能为故主复仇,今更替反贼游说以欺大国,罪孰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