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梓唐有些头疼地揉了揉眉心,道:“在这里平白忧心没有意义,海塘必须要修,此时若是因为地官署没有足够的资金导致营造半途而废,才是最大的亏损。维护海塘总比年年因着大潮折损百姓性命要好,不是吗?”
底下的小官吏们纷纷点头:“柳大人说得是。只是我们想不出什么办法……咱们若是有这个本事,那不早就辞了这差事去经商了!”
杭州府一带因为田少,更多的人还在从事手工业生产,自产自销。这些人虽然算不上辛周律定义的商人,但小买卖毕竟也是买卖。很多本地的小官吏,家中都是做这些的,卖些糕饼果子、自家做的杨梅制品种种,耳濡目染,总归对经商没有那么大的排斥。
加上当今圣人也算是半个商人,自她登基以来,辛周商人的地位一再提升,如今倒是有不少人更加推崇经商呢!毕竟辛周如今百姓能接触到的这些地方官,大部分都是寒门出身,京中的好位置还是九姓之人所占更多,寒门官员即便通过了科举,一个月依然就那么三五两的俸禄。听起来比起田间刨食的小农多了不少,可十年寒窗又有几个人能挤上去?倒是那些商人,日进斗金,是大家都能瞧见的。
发财的梦谁不爱做?比起百姓,这些地官署的小官吏日日对着那些商户的账册,自然更清楚其中的暴利,面对的诱惑似乎也更大些。
柳梓唐正色道:“在其位谋其职,不管有什么本事,都把心思落在眼下。地官署就算是出去挨家挨户地讨饭,也得供上海塘的开支。”
“唉……咱们现在已经让那些商户闻风丧胆了,这和讨饭有什么区别!”
尽管嘴上有些怨言,但杭州府的诸多官员都知晓海塘的重要性,还是各自去想办法了。当值本来就累,今日公厨的菜还属实差强人意,柳梓唐孤零零地吃完碗里的米饭,路过天官署的院子时向里望了一眼。今日窦涟似乎没来,不知道她又去什么地方忙了。
其实柳梓唐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了。他有时候想或许圣人开放商籍科考除了平籍之外还有别的益处,毕竟那些商户出身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更能知道如何去赚钱。他这些年更像是地官署里的秋官,或许比起地官署,肃政台更适合他。以他的能力,或许只能在杭州做到如今的地步了。